跳到主要內容區
 

113.08.30 - 本系李元希教授及其研究團隊研究成果刊登《Science Advances》(科學前緣)

 

臺灣造山新機制:熱-力耦合模型揭示複雜構造演化

島弧-大陸碰撞(arc-continent collision) 是指當一個由火山組成的火山島與撞大陸地殼聚合時所產生劇烈地質事件。這個碰撞過程會產生強大的擠壓力量,導致大陸地殼變形、隆起,侵蝕最終形成高聳的山脈,而臺灣造山運動就是一個重要的範例。
過去,臺灣、歐洲阿爾卑斯山與庇里牛斯山脈、紐西蘭南阿爾卑斯山等地,類似的大陸地殼變形的造山帶,可以利用楔形體的變形模式解釋其造山帶機制,但這些模型不易吻合複雜的地質現象。以台灣造山機制的研究而言,過去的模型與機制應無法重現複雜的構造、變質溫度與快速剝蝕機制,需要額外機制加以說明。
近期本系李元希教授與中研院地球科學所譚諤副研究員合作,發展新的造山楔熱-力耦合模型(thermomechanical model),模型中利用強度大且垂直的後阻體推動楔形體變形,並配合合理的地溫梯度、考量岩性與坡度的侵蝕機制、地質材料從脆性(brittle)到韌性的(ductile)的轉變及楔形體底部斷層型態等因素,重現台灣造山帶複雜的構造,並討論不同參數對造山楔形體構造的影響,此新的研究方法不僅可以了解台灣造山機制,也有助於研究全球其他造山楔的機制。
研究成果已於2024年8月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科學前緣)。論文主要通訊作者為中研院地球科學所譚諤副研究員及本系李元希教授,其餘共同作者有本系碩士張家彬、鄭名鈞以及中研院地球科學所TIGP博士生徐志煌等人。圖中上圖為地震資料所得的構造剖面,下圖為熱-力耦合模型的結果

 

 

Science Advances由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是Science的子期刊。此期刊收錄了來自世界各地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論文,涵蓋範圍廣泛。目前最新Impact Factor(影響指數)為11.7點(2023年),是具指標性的高點數期刊。

論文標題:Mountain Building Process of the Taiwan Orogeny(台灣造山帶的形成機制)
論文全文: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p8056 

 

 

瀏覽數:
登入成功